2018清华大学青年作家工作坊圆满落幕
2018.07.23
2018年7月22日,为期一周的“2018清华大学青年作家工作坊”圆满落幕。此次工作坊,由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简称“文学创作中心”)与《收获》杂志社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协办。期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对李唐、徐衎、大头马、董夏青青、班宇、王苏辛和郭爽这七位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为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工作坊旨在发扬朱自清等前辈扶持同道,提携后学之遗德,为国内新锐作家提供与著名作家、学者深度交流的平台,并鼓励青年作家们关注当代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激发创作热情,为当代文学的革新与繁荣提供契机。
工作坊内部作品研讨环节
7月16-21日,工作坊邀请了国内著名作家、学者,分别对郭爽的《九重葛》、李唐的《菜市场里的老虎》、班宇的《逍遥游》、大头马(王亦馨)的《赛洛西宾25》、董夏青青的《黑拜》、徐衎的《苹果刑》、王苏辛的《所有动画片的结局》进行了七场深入的内部研讨。活动由中心执行主任、青年作家贾立元主持,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心主任、著名作家格非教授与著名诗人西渡教授全程参与了七场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著名作家张悦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孟悦、王中忱、解志熙作为特邀嘉宾分别参与了相关的作品研讨。研讨期间,工作坊还邀请了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清华大学汪晖教授、刘北成教授为青年作家做了三场讲座。
在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办公地点胜因院21号前的合影
内部研讨环节结束后,工作坊于22日在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四层凯风会议室召开了圆桌论坛,论坛由《收获》文学杂志主编程永新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讨论。
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贾立元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此次工作坊的宗旨、筹备过程和研讨情况。程永新主编表示,杂志社曾在2014年、2015年、2016年推出了青年作家专辑,旨在持续发掘和鼓舞当代新锐的年轻作家,为中国文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次工作坊正是以《收获》2018年青年作家专辑为基础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随后,七位青年作家分别发言,分享了参加工作坊的感受,并从个人的创作体验出发阐述了各自的文学观。李唐认为,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他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疑惑,文学是渺小的个人进行自我表达进而确认自身价值的途径,作者应该真诚、勇敢地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徐衎认为,文学是辨析和保存个人独特经验的方式,文学阅读和写作满足了他创造本能的快乐,带给他从无到有的收获感和自我表达的幸福感。大头马(王亦馨)从她早期的工作经验出发,将文学与产品开发思维结合起来进行了阐述,认为写小说像盖房子,需要考虑内外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文学应适应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超越文字媒介的束缚,开拓自身的疆界。董夏青青从写作道路上的几件小事谈起,认为具有知识分子责任感的文学观念具备强大的感召力,能鼓舞作者沿着某一个方向推动世界前进。班宇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是向自我深处的不断挖掘,在混沌中寻找珍贵且属于自己的秩序。王苏辛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人的精神在纷繁的信息间游荡、辨认,写作的最大考验在于把游荡于信息间的个体复合成一个坚固的形象,写作应与作者自我的进化和成长融为一体。郭爽认为,文学应在保留自身审美品质的同时对现实进行正面强攻,穿透流行话语,刺入现实内部。
青年作家们发言后,在座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回应。著名作家、批评家李陀指出,写作普及、文化民主化的时代有利有弊,需要更高水平的写作,文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人们达到更高的思想高度和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认为作家必须有担当,应当站在人类历史长河的脉络上来思考写作,不要迎合一时的趣味,呼吁青年作家们承担起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责任。清华大学教授孟悦肯定了青年作家写作的自觉意识,同时认为青年作家的视野可以适当扩大,离开泛滥的媒体信息,沉入内心、回归经验,拓展对“生存”概念的理解,探索哲学、宗教意义上的生存。清华大学教授解志熙肯定了青年作家们的时代关怀、社会关怀,并认为作家要追求讲出好故事,追求真实感,不要让写作过于技术化。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张悦然表示,作者意识到自身看待世界的思想、观点方面的改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这种意识本身非常重要,属于作者的一种相信和承担。清华大学教授西渡赞扬了青年作家们对文学的思考、理解以及他们的写作信心,认为这次工作坊促进了作家间的代际交流与青年作家们彼此的相互激发。清华大学副教授贾立元认为,他在此次工作坊中最大的感受是作家与学者们对写作与批评的严肃与认真,这种在写作与阅读中建立起来的诚挚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论坛最后,中心主任格非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高度肯定了青年作家们作品的真诚性,认为本次工作坊研讨的所有作品都不是炫技型、游戏性的,作家们从自身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出发,认真探讨了这些问题。他认为青年作家们都在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在试图贴近时代和社会的同时,仍然感到两者间有很大的缝隙。这种缝隙既是负担和束缚,同时也是自由,是文学出发的原点。随着作家与世界关系的不断提升,作家会不断重新发现自己,文学也将经历一次次新的诞生。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场的青年作家们的路才刚刚开始。他鼓励青年作家们坚持创作,并希望作家们能与清华大学建立长期的联络。(摄影:王廷琼)
“2018清华大学青年作家工作坊”圆桌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