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研究工作坊第5讲“近二十年来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状态与特色”活动回顾
2022.12.01
(讲座专家合影)
11月27日上午,世界文学研究工作坊第五讲顺利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共同主办。西江大学中国文化系教授、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旭渊做了主题为“近二十年来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状态与特色”的讲座。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格非在讲座开始前致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吉贤、韩国国立釜庆大学副教授李保高参与了讲座的讨论环节。中文系教授王中忱、中文系副教授熊鹰等线上参会。讲座由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贾立元主持。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中,李旭渊教授梳理了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1980年代中后期正式开始,1987年创立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随着韩国社会掀起巨大的民主化浪潮,以及1992年的中韩建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出于学术兴趣,而且有着变革韩国现实的学术运动目的。2000年代以后,受199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国社会迅速转变为新自由主义社会,经济条件造成了学术界评价体系的变化,也形成了国家主导研究的局面。这一时期,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研究水平的提升。学者的个人化、个性化的研究相对减少,独特的问题意识变淡,与中国、日本有所区别的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个性变弱了。
在第二部分中,李旭渊教授以《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刊物为中心,从主题、时期、类型、作家等方面,分析了2002年至2022年在韩国进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1987年4月发行学术杂志《中国现代文学》创刊号。这一刊物是韩国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一直代表着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果。对2002年-2022年中国现代文学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主要特点:第一,文化研究,特别是电影研究的崛起;第二,从历史时期上看,以改革开放以后的所谓“新时期”为对象的研究较多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现当代(讲座中将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限定在1949年-1977年)的研究越来越少,现代文学(1919年-1948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篇目为鲁迅研究。第三,在个别作家研究中,鲁迅研究占绝对优势。第四,台湾、香港研究最近增加,华语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研究登场。第五,对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动向和对知识分子的研究兴趣依然广泛存在。
在第三部分中,李旭渊教授继续以期刊《中国现代文学》为中心,分析了最近20年来间韩国鲁迅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特色。在鲁迅作品中,《狂人日记》研究最多。对鲁迅作品进行重新诠释的研究也不断出现。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一代研究者来说,对鲁迅的研究非常少。大部分鲁迅研究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研究者进行的。虽然韩国对鲁迅后期的文章和思想的关心正在减少,但有趣的是,年轻一代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关心,以及对鲁迅所说的对绝望的反抗的兴趣正在增加。韩国90后、00后韩国年轻人的鲁迅观与过去民主化一代的鲁迅观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今后韩国鲁迅的研究产生影响。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倾向发生了四种变化:第一,在时间方面,研究对象的时期转移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第二,在研究对象方面,从文学转移到电影,都市研究,特别是上海研究较多。第三,在空间方面,港台的研究有所增加。第四,跨学科的研究活跃起来了。在韩国现代中国文学界,文化研究迅速增加的最大背景是时代潮流的变化。但是,中国学在韩国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教育作用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在最后一部分中,李旭渊教授对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同,在韩国进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独有的韩国特色比过去有所减弱。虽然研究主题多样化,但问题意识日益薄弱,研究越来越私人化、碎片化。但是最近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倾向并不是只具有这种缺点和否定性倾向。而且,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政治性的弱化。虽然学问性正在强化,政治意义上的民众性较弱,但从响应韩国大众的关心、将大众关心的主题作为学问研究对象这一点来看,具有另一种意义的大众性正在变得更强。最近,韩国读者对中国体裁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关心正在增加,对中国类型小说和中国科幻电影及小说的研究也正在增加。随着此种潮流,专门研究中国科幻电影和小说的新一代学者也在增加,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为一名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李旭渊教授希望今后在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够将民主化时代的研究倾向和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研究倾向批判性地总结起来,能够走第三条新研究之路,以此为世界范围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讨论环节,罗岗教授认为国家主导学术使得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更多关注当下的中国,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的变化也可以从中得到解释,另外一方面也催生出一个受欧美影响的全球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潮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面,出现了一个问题: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个性是不是削弱了?在他看来,除了内部的国家主导学术,外部的中国崛起的现实,其实对近20年来的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言之,对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来讲,也有一个从外部的视角怎么转化为内部的视角的问题,从对二十世纪中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中,贡献出某些资源来看待与重新思考当下的中国,重新思考中国崛起的现象。此外,他还认为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发挥自己的某些优势,有些研究是中国大陆和其他地方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难以开展的。
何吉贤研究员建议,李旭渊教授如果能结合更多期刊、专著、硕博士论文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个更完整的版图。他认为即使发生了变化,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仍然存在自己的个性。他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韩国的新自由主义社会、政治、学术思潮,具体包含了什么样的内容?第二,韩国的中国学的文化研究转向何种意义上是内在于韩国国内问题的?还是说仅仅只是文化交流上的实用的需要。第三,中国大陆近十多年来对革命文学、中国革命的理解有了不少推进,韩国学界有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进展,韩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怎样理解这些问题的?第四,韩国对余华的关注为什么会如此之高?其中有怎样的原因?
李保高副教授提出,只研究文学无法把握中国的现实,如何看待现实的中国对韩国学者而言很重要,韩国的中国学应该寻找同时接近中国社会和韩国社会的办法,最近韩国社会把和中国竞争的现实和对中国大国化的批判混同在一起,这已经在韩国的中国学界内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回到文学研究,他对韩国的鲁迅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新生代年轻人与从80年代开始研究鲁迅的一代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从个人的角度接受鲁迅,还是仍然是从革命的角度来接受?在韩国现在是如何重新解释鲁迅的意义?
文 | 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邵同琨 刘晨昕, 日新书院 单嘉怡